


不辜负自己 也不辜负大家
——记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获得者谭伟创
“我永远不会忘记,主持人喊到我名字的那一刻。”
当时,谭伟创还在为制造团队挑战赛的选手获得金牌而感到兴奋,主持人突然喊到了自己的名字,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谭伟创仔细看了下大屏幕,终于确定,那就是自己的名字!谭伟创说,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站在了银牌的领奖台上,但自己真的做到了!
有实力就是这样自信
谭伟创是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先进制造产业系2013级数字设计与制作专业高级班的学生。2014年,他以国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国家集训队,整个选拔的过程历时整整一年。
在国家集训队3个阶段的考核中,谭伟创每次都是第一名。最终奔赴巴西圣保罗,与世界顶级技能精英较量。
丰富的比赛经验,谭伟创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且经常变通的标准。目前,CAD机械设计还是一个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领域,但它却通过一台计算机、一个图形影响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谭伟创在大家不熟悉的这个领域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聪明、淡定、有主见,是教练和同学对谭伟创的特别印象。在专家看来,4天的CAD机械设计项目比赛不仅考验选手的耐力,更是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检验。
首先,选手要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CAD机械设计项目属于不公开试题的项目,所有的赛题只有到开赛时才可揭晓,所以,选手必须大量做题。这有点类似于高考的题海战术。选手在训练时要见识尽可能多的机械产品和机械机构,否则难以应对比赛。
其次,工作量巨大。比赛4天共测试4个模块,涵盖机械零件设计与机械制图、计算机三维建模、三维动画及仿真、钢结构设计等。
目前,我国的设计标准和ISO标准还存在差距,22周岁以下的学生选手缺乏产品工艺知识,导致打印出的图纸不能清楚表达工艺要求。此外,题目、图纸、模型、评分表均为英文,而本国的技术翻译只能翻译题目,其他的都要由选手独立完成,这对选手的专业英语水平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
“有的时候,一个数据的错误就导致全盘崩溃。而你还不能灰心,要沉住气,重新回头,在一串一串的复杂指令中找出错误。”面对比赛中的种种难题,谭伟创说出了心中的感受。
谭伟创从小就爱机械、爱制图、爱发明。选择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就读,也是他自己的主意,在这里可以实现他的机械梦。入校一年后,学校公开招募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谭伟创第一时间报了名。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万众瞩目的技能之星。
“要常和自己比较,真正的对手是自己。”在高强度的训练和学习过程中,谭伟创从来没有表现过厌烦、不满,从不叫苦叫累。教练和队友对他的评价是,临场发挥稳定,技术全面,可以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等。
谭伟创的教练、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优胜奖获得者——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林泽生是这样评价谭伟创的:“他是一个竞赛型的选手。”
沉着冷静创造精彩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的比赛中,或许没有意外发生,或许没有干扰发生,但赛题中一定会有许多的“陷阱”在等着选手们“跳进去”。
谭伟创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赛题中明确规定,要对着某张图纸建立模型。可是从技术角度考虑,他认为,这些模型并不需要建立。具体如何实现赛题的要求,一定要注意灵活变通。
谭伟创说,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CAD机械设计项目的比赛是有史以来任务量最大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次比赛。“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要属这次比赛的M3模块了。”谭伟创介绍说,在比赛开始前的15分钟看题时发现,这套试题的任务量偏大,都是技术类的考验,并没有偏向考验机械设计结构与机械装配经验,这对自己来说正是拿手的,因为自己的特点就是变通。
可是,当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时,谭伟创发现,这个试题不止如此。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时会新出一些题目中没有说明的问题,这就需要自己用额外的时间来解决。这样,就与比赛开始时安排的时间策略有冲突了,谭伟创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放弃一些低分的细节,以保证总体分数。他知道,这样一来,这一模块自己的分数不会很高。但反过来想,也正是因为自己及时发现问题,才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策略,避免了更多的失分。
最后,谭伟创虽然以低于第二名0.5分的成绩与第二名并列亚军,但他还是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高兴。
“很感谢能有这次比赛经历。”谭伟创说。比赛是一条快速提高个人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通道。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专业能力的提升绝对有利于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能力。“赛场是残酷的,但是,当比赛过后,我们依然是一群打闹在一起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