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两兄弟, 一家两个冠军。 创造这个历史的, 是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张志坤和张志斌两兄弟。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 哥哥张志坤获得数控铣项目金牌;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 弟弟张志斌获得了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金牌。“
初中毕业后,父母让我读技工院校学习一些技能, 帮我选择了跟我哥一样的学校———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张志斌说。
走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张志斌几经波折, 终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也跟哥哥一样,踏上了征战世赛的道路。
初试身手 初战告捷
比赛中, 张志斌遭遇了接连的挫折。 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心有余悸。
第一次挫折:分型面功能故障
“往届比赛提供的软件是没有标准件库的, 在国内训练时也都是采用无标准件库。”张志斌告诉记者, 比赛前, 当他和教练、 专家到赛场熟悉场地, 检查软件是否有标准件和一些画图功能是否正常时,均未发现问题。
第二天下午比赛时, 在设计成套模具的过程中, 张志斌遇到了分型面功能故障。 他找来现场的技术支持人员, 等了很久, 还是没能解决问题。
在张志斌的要求下, 现场工作人员重新安装了软件, 分型面功能故障的问题才得到解决, 而这个过程已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第二次挑战:软件里竟冒出标准件库
张志斌继续争分夺秒, 开始设计模具,可他却遇到了第二次严峻挑战。 他发现软件里竟然冒出了标准件库。 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为之前严格按照无标准件库的做法训练, 现在又突然出现标准件库, 工序步骤都得重新规划,实际上增加了比赛难度。
第三次波折:大赛要求一定要用规定数量的视图
按下葫芦浮起瓢, 刚解决了软件故障,张志斌又遇到第三次波折。 大赛要求一定要用规定数量的视图, 来表达规定的视角。 而评分表的要求与首席裁判的要求完全不一致,这让张志斌一瞬间陷入迷茫。经过初步研判,张志斌还是决定, 不照评分表的要求来做,而是根据首席裁判要求做。 没想到, 这刚好让张志斌捡回了一些分数。
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 张志斌拿到了金牌。
逆势飞扬 青春无悔
1996年10月23日, 张志斌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市的一个普通的农家。 进入初中后, 由于沉迷网络,张志斌成绩直线下滑,最终放弃报考高中。
2012年9月, 张志斌走进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通过努力, 张志斌来到竞赛班。 当时班上有100多名同学, 竞争非常激烈, 因为到最后, 也就只有十多名选手能代表学院参赛。 通过层层选拔, 闯过道道关卡, 张志斌留了下来。 随后, 张志斌被选入塑料模具工程竞赛项目团队中。
2017年10月,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拔赛上, 张志斌过关斩将,荣获第二名,成功入围国家集训队,并在5进2的选拔赛中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
这时张志斌有点忐忑, 因为剩下的竞争选手是第43届该项目的集训选手, 实力非常强。 张志斌更加刻苦地训练, 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全力以赴去摸索更好的方式和方法。
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在经过10场激烈的2进1选拔后,张志斌终于获得了为国出征的机会。
志在一搏, 青春无悔。 在阿布扎比, 张志斌逆势飞扬, 像哥哥一样, 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